随园江南园林志,江南岸随园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随园江南园林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随园江南园林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随园由来?
随园名称的由来
随园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吴应箕焦园,清康熙年间则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亲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后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织造园”、“隋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名之为“随园”,死后即葬于随园。
随园,现为南京地名。随园,原为曹寅所建,建于1706年前后,后归江宁织造隋赫德所有,后又为袁枚所有。地点位于金陵***山(今南京市广州路西侧)。随园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园林。原属曹家,曹家被抄家后,转到隋赫德手里,后隋赫德又被抄家,园子被袁枚买下,取名随园。曹家的姻亲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之父曹顒因“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抄家,由内务府郎中隋赫德接替曹家产业,此园归隋所有。不久隋赫德又因***被抄家。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寓居于此,改名为随园,自号随园老人,并成就著名的《随园诗话》。随园或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
公元1368年,明灭元,建都应天(南京)永乐19年迁都汴梁(北京)
公元1644年为满族清王朝取代。元明清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统治压迫下缓慢发展。 封建社会内部的商业经济虽然早已存在并逐渐有所发展,但由于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明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大批半农半商的工商地主的市民阶层崛起,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作为一个新兴的阶层必然要对社会产生影响。市民文化的兴盛影响造园艺术,市民的生活要求和审美意识在园林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明显的反映,从而出现以生活享乐为主要目标的市民园林与重在陶冶情操的士流园林分庭抗礼的局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了有关造园技术的发展。
随园记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
表达了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充满了初得园的喜悦及对将来悠游林下的生活的憧憬。
随园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吴应箕焦园,清康熙年间则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亲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后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织造园”、“隋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名之为“随园”,死后即葬于随园。
苏州留园的主人是谁?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嘉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随园江南园林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随园江南园林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linshuidian.com/post/7467.html发布于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