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交换机

设计风格江南园林,江南园林设计理念

交换机 05-17 29
设计风格江南园林,江南园林设计理念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设计风格江南园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设计风格江南园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园林如何成为江南文化符号#?颐和...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设计风格江南园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设计风格江南园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园林如何成为江南文化符号#?
  2. 颐和园的修建汲取了各地园林的精华,它借鉴了江南园林的哪些元素?
  3. 江南三大园林有哪些?

#园林如何成为江南文化符号#?

国园林并不独属于江南,但是提到园林自然就会想到江南,也确实说明园林已经成为了江南的文化符号之一。

建筑***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时候,将江南园林中的白墙黛瓦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既展现了江南的文化符号,又不失当代感。可以说是一个抽象化之后又具像化的江南符号。另外戏剧作品以江南园林为场景,最有名的就是《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文人士族的故事与园林互为流动,有了如今江南园林的地位。

设计风格江南园林,江南园林设计理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江南园林的艺术成就与江南文人荟萃大有关系,中国山水画中,画家笔下的园林众多,如倪瓒的《狮子林图》、仇英的《独乐园图》、沈周的《东庄图》、文征明的《拙政园图》等,每一个亭台水池、隐楼、竹涧……都体现了主人的情结逸致。中国山水画与园林几乎就是一双姐妹。

这里也可以梳理一下中国园林的几种类型,分别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园林和寺庙园林。这些园林如果按地域划分,可称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皇家园林集中在北京以及西安洛阳开封这些古都,所以也可以称为北方园林,为皇室所造。私家园林多在江南和岭南一带。其中江南园林集中在苏州、无锡常州杭州扬州南京上海等地,苏州可以作为代表,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都相当有名。岭南因为气温较高,园林可常年见绿,地理位置的不同影响到岭南园林整体建筑形制也与江南不同。

私家园林基本都是官员、富商、文人的宅园,江南最集中,并广泛分布。江南园林兼具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特性,园中树木山石、河池和建筑的秩序与节奏都需要有秩序感与组织性,体现了主人的审美与意趣。园中景点,基本都会引经据典,或者是园主生活经历,所以游园过程中,主人的经历与涵养都会一一体现,让人浮想联翩。

设计风格江南园林,江南园林设计理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江南园林的主人建园多是为了隐市,所以园林兼具封闭性与私密性,能够为园主提供安全感,隔绝外部世界的纷扰。来游玩之人进入到园林中自然也能感受到另一番意境,兴致勃勃地穿行、驻足、体验、流连。

今天,当我们走进江南园林,都仿佛进入到世外桃源,沉浸到这种私人的,文人的意趣之中。

颐和园的修建汲取了各地园林的精华,它借鉴了江南园林的哪些元素

颐和园的江南因素非常多,你看昆明湖和湖边的这几座桥,几乎就是模仿着西湖而建(如下图)

设计风格江南园林,江南园林设计理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时,整个园内***用了数量巨大的太湖石造景,这本身也是江南园林的惯用手法

不过要论颐和园里“江南因素”最多的地方,估计是这里:

谐趣园。

这处园林是“江南控”乾隆皇帝在1751年时仿照着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江南味儿十足,号称“园中之园”。

一进这园中,山、水、石、植物和楼、台、轩、榭浑然天成,非常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

你看这处:

江南三大园林有哪些?

江南三大园林有瞻园、寄畅园、拙政园。

以下是这三座园林的详细介绍。

1、瞻园

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

2、寄畅园

寄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横街。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

3、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_a***_],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设计风格江南园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设计风格江南园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linshuidian.com/post/32786.html发布于 05-17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