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交换机

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苏式园林诗词

交换机 05-02 30
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苏式园林诗词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月饼宋苏轼译文?如何鉴赏苏...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月饼宋苏轼译文?
  2. 如何鉴赏苏轼的《江城子》?
  3.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歌颂了什么品格或志向?

月饼宋苏轼译文?

意思是:吃月饼如同咀嚼圆圆月亮一样,月饼里面有酥油和糖浆混合而成的馅料,默默品尝其中的滋味,想起远方的亲人,泪水沾湿了手巾。

《月饼》

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苏式园林诗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宋】苏轼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苏式园林诗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说的是苏式月饼。

如何鉴赏苏轼的《江城子》?

苏轼写过两首有名的《江城子》。一首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另一首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苏式园林诗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为江城子,前一首豪放张扬,充满了英雄气概;后一首则缠绵凄婉,洋溢着似水柔情。正所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诚如东坡这样吟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如此充满豪迈***词句的人亦有其柔弱的一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是一首著名的悼亡词,是苏轼为悼念发妻王弗而作!王弗容貌秀丽,温柔贤淑,与苏轼感情甚笃。怎奈天妒红颜,王弗二十七岁时不幸病殁。及至东坡做此词时已整整十年。



这十年中与亡妻生死两相隔,但亡妻的音容笑貌却难以忘怀,犹如昨日。挚爱的人无论相隔多远,哪怕是永别,在心灵的深处永远占有最重要的一席之地!斯人已逝,空留千里之外的一座孤坟,心中的万千孤苦与凄凉更与谁诉?纵然能够重逢,自己已是满面风霜,两鬓斑白,无非是徒增无尽的伤感!词的上阕极写思念之深。



思之不得,转而入梦。下阕写梦中相会。梦中亡妻容颜依旧,倚窗梳妆。然而人鬼殊途,咫尺天涯,只能默默凝视,任千行热泪湿透衣襟。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长相思,摧心肝”,年年今夜,那明月清照,松柏苍苍的坟山,就是与亡妻日夜思念,痛断肝肠之处!



一代豪放派词宗,将相思之痛写得如此百转千回,痛彻心扉。纵使铁石心肠人,读之安能不泪垂!

作者提到的【江城子】,应该是苏轼悼念亡妻的那首,因为这首词实在是太断魂、太凄凉了。


要想鉴赏一首词或者诗,首先要理解比兴手法作品中的意象词。

1)比就是比喻,附也。比如‘面如桃花’,这就是把‘面’依附在‘桃花’上;‘桃花’是客体,‘面’是主体,主体直接依附在客体上,让主体有了客体的形状、特征,以传递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情。从广义说,比可分为比喻、比拟、比较、对比等。其中比喻又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曲喻等形式。

2)兴就是通过客体和主体之间的转化、寄托,用自然万物的行为、规律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维、行为、感受、感情等,以达到环寓、托情的作用。兴在创作方法上应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在情感上必然是‘触物而生情’,在表达上一定是‘文已尽而意有余’。

大概明白了‘比和兴’的手法,我们比较一下‘意象词’就明白了。意象其实是已经被人们固化了的含有某种意义或者感情的词语,比如明月,其意象中已经包含了相思、思乡、团圆等含义;比如流水,其意象中也已经包含了思念、流逝、缠绵等意象。因此,‘意象’和‘比兴’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过是被人们长期使用之后而固化了的‘比兴’。


那么,我们理解任何一首诗词的时候,首先要找出其中的意象词。比如苏轼的这首《江城子》,我们就要从中找出意象词来。

这首词的上片是赋写手法,开头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是直抒胸臆,表示生死相隔之久,内心之情感‘不思量、自难忘’。后面分别以‘千里孤坟’和‘相逢不相识’来表述生和死的凄凉及失去亡妻后独自存世的沧桑。


在这首词的下片,作者则是以梦中见到亡人而赋写,并进而厚积薄发出压抑、忍奈已久的相思之情。过片使用了插叙的手法,恍惚回到梦里***仍在的时刻‘幽梦忽还乡’,那个时候的岁月如此静好‘小轩窗、正梳妆’,而作者此时已十年不曾与亡妻相见,其内心世界可想而知是怎样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重逢的惊喜之泪,还是梦中已醒明知这是梦的不忍?写到这里,作者没有写逢后如何去诉相思,如何去细说这些年的凄凉苦楚,而是转手一笔: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之处在短松冈、在明月夜。短松冈是一个意象词,松柏代表长青,也暗寓长生之意,一般在祠堂、坟墓处栽种,其意象是死亡、是长青、是不屈,这里取的是死亡之寓意;短松冈则是葬身之所。明月夜,我们知道明月的意象有相思、有团圆、有思乡,那么这里的意象就是相思之意。明白了这两个意象词,我们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就豁然开朗了。

我个人认为,在古代的悼亡诗里,苏轼的这首江城子,比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写的还要好,情感抒发还要到位。

苏轼十九岁娶了比他小三岁的王弗做老婆,二人感情相当深厚,然而,琴瑟和鸣的日子没过多少年,他老婆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一点和纳兰与妻子卢氏的遭遇有些相似。

这对于苏轼的打击很大,熙宁八年,他来到密州,就在正月二十这天,他梦到了王弗,于是,就有了这首千古传颂的悼亡神作……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歌颂了什么品格或志向?

这句诗通过以物喻人的象征手法,描写菊不畏严寒、傲世独立的高洁品格和志向。

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景中寓意。“荷”多比喻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枝。作者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甚至晚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指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诗人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以荷尽的夏日和菊残的秋色来对比衬托由欣欣向荣的橘树装点的初冬,突出了朝气蓬勃的橘树,突出了诗人对橘树生命力(或高尚节操)的由衷赞美。本诗也运用了比的(或比喻)手法,以荷、菊、橘三种植物来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主要通过枯荷凋零与菊花挺立的对比,写人的精神和气节。

荷尽已无擎雨盖:秋天已经深浓得有些寒凉了,亭亭玉立的荷花早就枯萎凋落了,原本硕大的可以承接很多雨水和清露的荷叶,也早已经凋零得不见了踪影。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虽然已经有了残败的迹象,却仍旧挺立在枝头,特别是它那风霜雨雪催不折的枝干,更是显出一副傲骨,不肯向日益残酷的寒冷和霜雪低头。

这一前一后两句诗,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运用荷花遇到风霜雨雪轻易就凋零的软弱,来和傲视风霜雨雪依然挺立的菊花作对比,衬托出菊花高贵坚毅的品质。

这两句诗看似写眼前所见之景,实则以物喻人,写人内在的高贵精神品格。深层意思是说,面对艰难和残酷的现实,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一身铮铮铁骨去面对,用不屈不挠和勇敢顽强展现自己独有的风骨。

先说说苏轼写这首诗的背景。当时是宋哲宗元佑五年,即1090年,苏轼正在钱塘(现在的杭州)担任太守一职,和当时已经58岁的刘景文因偶然的机会相遇,只觉志趣相投,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为此,苏轼向朝廷极力推荐刘景文,才让多年怀才不遇的刘景文有了小小的升迁空间。可惜的是,刘景文仅仅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两年,就不幸去世了。苏轼为刘景文深感惋惜和遗憾,再怀想起他的坎坷遭遇,于是矗立在秋尽冬来的萧瑟季节深处,有感于眼前萧索景物,写下了这首充满欣赏和赞许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后两句面上写景,表达了一年中最美好也最难以忘怀的景色,是橙子已经澄黄而橘子还嫩绿青翠的时候。其实我们知道,橘树在寒冷的冬天仍然枝叶苍翠,不凋不落,同深秋初冬时节依然凌寒而开,叶绿枝挺的菊花具有一样令人敬仰的品格。前面已经提及,苏轼的这首诗在借景喻人,实际上是在用菊花的临霜不屈和经冬犹绿的橘树来比拟刘景文高洁挺拔、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

单从这两句讲,主要还是个歌颂了不畏严寒、傲霜挺立、坚韧不拔的高尚品质。

不过,还是要联系全诗来看的,语出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言简意赅,比较好理解,简单说一下。

  • 前两句,从“已无”、“犹有”的强烈对比中就很容易看出,作者是在咏菊,也就是以菊喻刘景文,突出了傲霜斗寒的景象,虽然已是“残菊”,可气节不变,绝不是“荷花”等泛泛之辈可比的。而且还交代了时间,为秋末冬初,百物凋零,毫无生气之时节。

  • 后两句算是直接勉励好友的语句,“橙黄橘绿”,体现了时节特点,虽已入冬,万物萧瑟,可是又有丰收的景象。

再来看一下写作背景,这是苏轼任杭州太守时为好友刘景文所作的勉励诗,两人交往甚密,刘景文性情豪放豪放,苏轼夸他“慷慨奇士”,此时刘景文以58岁,却一直不受重用,有些意志消沉,郁郁寡欢。

  • 苏轼故用“冬季”来代指刘景文的暮年,用“残菊”来赞扬他当时的状态,用“橙黄橘绿”来激励他夕阳无限好,仍可有所作为,要乐观向上。

  • 苏轼也是很够朋友,多次向朝廷力荐刘景文,终得升迁,可造化弄人,仅过1年多,刘景文就与世长辞了。

所以,整首诗的重点不在前两句歌颂了如何的品格或志向,甚至可能有部分吹捧之嫌,更多的还是劝解好友,勉励刘景文要乐观,并鼓励其定会有所作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南苏式园林诗句解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linshuidian.com/post/29073.html发布于 05-02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