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交换机

古典园林工笔,古典园林工笔画图片

交换机 2024-04-17 78
古典园林工笔,古典园林工笔画图片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典园林工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典园林工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你有看过《清明上河图》吗?里面都画了哪些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典园林工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典园林工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你有看过《清明上河图》吗?里面都画了哪些内容?
  2. 苏州拙政园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3. 绘画要解决“技”和“艺”的问题,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

你有看过《清明上河图》吗?里面都画了哪些内容?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河南开封)在清明节这天,都市的繁荣和汴河沿岸的自然风光以及百姓悠闲与忙碌的生活场景。

画家张择端凭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艺术修养及表现力,展示了当时工商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繁华景象。

古典园林工笔,古典园林工笔画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整幅画全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人物814人,马车13辆,大小货船29艘,轿子8辆,牲畜83只,有数百家商铺。将150万人口的都市生活,基本浓缩在这幅画里。

《清明上河图》整幅画分为三大主题:

第一,展现了汴京早晨的景象,晨雾朦胧下的小屋和稀疏的树林及早起劳作的百姓。如牵马载着木炭的男仆。

古典园林工笔,古典园林工笔画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展现了汴京主干河上下,往来穿梭的船只和两岸的繁华景象。如码头的热闹和拥挤过桥的场景,人物形象逼真,神态各异。

第三,主要是展现都市繁华街市的喧嚣与热闹的场景。如各式建筑亭台楼阁茶馆、餐馆、旅馆、普通民宅、气派的四合院。将普通文化与贵族风格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

整幅画对于人物、场景、细节的安排与处理恰到好处,有密有散、有复杂、也有简洁,其流动的画风将当时都市生活刻画的栩栩如生。这幅画看似表面繁华,但从官兵懒散、百姓无所事事等细节中,不难看出其实也是一幅繁荣之下的“盛世危图”。

古典园林工笔,古典园林工笔画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宋代风俗画的“瑰宝”,也有极高的历史、文学价值。


我有一幅清明上河图,三米多长。

上边无非是做买做卖的和游玩的人。坐车的坐船的,推车的担担的,赶牲口的,步行的,玩杂耍的等等,应有尽有。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繁荣昌盛。

作者是宋朝张择端。

谢谢悟空诚邀!我没有看过《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只见过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一一会动的《清明上河图》。

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运用计算机科技与尖端投影技术,将张择端那幅原本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画作,放大了30倍,用12台***投影机投射在长128米,宽6.5米的曲线形屏幕上。

整个画面以4分钟为一周期,分白天黑夜两种展示模式。

当时馆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有上了年纪的人自带小凳子排队,耐心等待观看。

据介绍,《清明上何图》画轴大致可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右边主要是乡村生活。从一条乡间小道逐渐拓宽,有一些农人、牧羊者、养猪的人等,并连接到市镇马路。画面左端则是描绘城市生活,出现了许多的经济活动。城中的民生所需、奇珍百物等全靠汴河供应。画中随处可见穿梭的船只,搬远货物的挑夫,显示汴河交通运输很繁忙。

我是云淡风清1883506。请关注我!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细致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世俗生活的面貌,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者以长卷形式,***用散点***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


苏州拙政园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61年3月4日,***院公布拙政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21)。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拙政园也逐年修缮整治,日益展示其疏朗自然、清新旷远的风格。不期十年***,拙政园成为“破四旧”的对象而被迫关闭。

此后,一度改名为“东风公园”,虽仍对外开放,但厅堂的陈设布置已撤除一空。倒影楼后放置滑梯等物,改为“儿童乐园”。***期间,园林工作人员并无损毁名园之举,还想方设法将古建文物保护下来,使粉碎“四人帮”后,拙政园能够逐步得以治理。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入气息尤其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景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处于1992年建成苏州园林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亦是中国首家园林专题馆。

园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造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孔庙、秦兵马涌、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近年来,拙政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花姿烂漫,清香远溢,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

拙政园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到人间天堂苏州,怎能不游拙政园。

游任何一个园林都尽量选在人少的时间,这样才能让你静下心来品味,从各个角度观察,才能体会出她在平凡的表面下隐藏的深厚蕴含。

苏州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区东北街, 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拙政园 的亭台楼阁临水而建,波光粼粼,花红 柳绿,一派江南水乡韵味,是江南古典 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作。素有“名冠江 南”、“胜甲东吴”之称,全园分东、 中、西三部分。

提起苏州就会想起"水乡泽国、人家尽枕河、东方***、苏州园林,而苏州园林中过目不忘属于拙政园。它位于苏州娄门东街,占地四公顷,是一座最具江南风格的园林,与颐和园、避暑山庄少开名三大古典名园,为明代正德[_a***_]御史王献臣的归隐之居。"拙政"之名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语。拙政园分东、中西园三部分,中园为全园精华所在。总体布局是以水池为中心,楼亭台榭临池而建,整个园林犹如浮在水面上,兼具江湖山林的趣味,每一处巧妙设计极具匠心。在园林建造技术上展示出高度的成就。称得上是园林艺术设计中尽善尽美的典范,拙政园作为世界遗产被世人所赞美,实至名归。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楼门内,堪称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之作。该园为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始建,后沧桑变迁,数易其主,几度兴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拙政园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园林布局差异,逐步形成了今天独具个性的特点,集中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其景观构成的主要特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略见端倪。

一、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据《王氏拙政园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这充分反映出建园者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形成碧水浩淼的特色景观。拙政园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近代重建者用大体量水面营造出园林空间的开朗氛围,基本上保持了明代 “池广林茂”的建园风格;竹篱、茅亭、草堂与山水景色融为一体,简朴素雅,真实地传承了明代拙政园的建园风范。

二、亭院错落,疏朗开阔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疏朗典雅。到晚清时期,厅堂亭榭、游廊画舫明显增加,中部建筑密度达1 6.3%,但群体组合空间变幻曲折、错落有致:如由小飞虹、得真亭、小沧浪等轩厅廊桥,依水围合而形成的一组水院,独具特色;水院之东的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个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才能够在不大的空间内,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这既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普遍手法

三、园林景观花木取胜拙政园向来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的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竹涧,“夹涧美竹千挺”;瑶圃,“江梅百本,花时灿若瑶华”。此外,尚有至梅亭、竹香廊、紫藤坞,杏花涧等。现今,拙政园仍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以荷花、山茶、杜鹃花等三大特色花卉著称。仅中部三十二处景观,百分之八十以植物造景为主: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倚玉轩、玲珑馆的竹;雪香云蔚亭的梅;海棠春坞的海棠;听松风处的松以及玉兰堂的玉兰等。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际园林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是园林专业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借鉴发扬的绝佳典范。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内,堪称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作,御史王献臣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现为中国重点文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拙政园的园林布局独具个性,一座座红墙绿园层见叠出,果然是人间天堂美不胜收,不愧为我国私家园林建筑之秀。自然整体合美,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以天人合一为本,按地貌特征环水叠山植花木,临水建厅堂楼榭,源于自然,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享受无限的自然美,东园开阔疏朗,修竹清溪珍木秀峰,踏青闻花香、探幽听鸟鸣,楼阁彩绘浓淡有度,览古董、阅诗画、读经藉、无不幽宛而雅致,置身园中,觉得山水无穷境,转眼天地新,拙政园的楼台、阁榭亭轩多迏30多处,显现出苏州园林的高雅气质和独待风韵,远香堂是全园的主厅,屋角斗拱托梁,高大宽敞,古朴典雅,每个角落都植有四时花木,色香宜人,洁静素雅,更有历代文坛巨匠、墨客骚人临园观光,挥毫放歌,他们都把拙政园视为最理想的世外桃园。这里一楼一阁、一山一溪、一草一木、无处不让游客留恋不舍。漫步拙政园,生机盎然,风物清新,典范的工艺,动人的诗歌,让人享受到了人间的美好和极大的愉悦。


拙政园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绘画要解决“技”和“艺”的问题,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

个人认为:绘画中的“技”是为绘画中的“艺”的基础和必备的。”艺”是绘画技法的上升,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绘画中的“技”是对自然事物形态再描绘和形式的把握。国画用笔的点、染、皴、擦;用墨的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等等形式都属于“技”。是画家需要掌握钻研,熟练运用,并寻求突破创新的。

那么绘画中的“艺”就是画家对绘画艺术保持的兴趣和个人的个性,新的形式,对世界独一无二的认识,对美和生命活力的无穷追求等等……

画家的感觉、心境和情绪的内在世界展现。人世间的大美、大爱、以及平实或者悲伤…都要用“艺”来展现。

比如:青岛画院老院长曾先国先生笔下描绘的古树苍松、山村民居,所表现出来的“艺”就是:整个画面都再演奏着同样的音韵和节奏,独自存在,沉静而又自信。力量隐藏在内里,不张扬跋扈,都那么自如平和,简约空灵,空灵中又带着诗意。这给物欲横流的现代世界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提醒和诠释。真正的“艺”是自为的,独立的,更是自信的,温暖的,是平实中的浪漫,是对自然的敬仰和感悟。这让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入艺术生命的核心去理解艺术本身!

浅知拙见,请大家指教[祈祷]


所谓技艺则都是艺术家在表达生话与大自然的再现中,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技艺之源,来自然与生活,绘画“师造化”就是古之训词!艺术到一定水平后,“画贵生结”!画得太溜则熟,熟则俗!

绘画要解决“技”和“艺”的问题,平衡好两者的关系

绘画是一种再现的视觉艺术,通过“构图、线条、色彩、光影”来塑造物象美的韵律,这是人们对绘画最普遍的艺术认知,但是,20世纪开始,人们对绘画的艺术认知就发生改变了,绘画是思想的产物,不是只为满足视觉的观感,这是非传统认知,

绘画要解决“技”和“艺”的问题,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很显然,没有“技”就不会有“艺”,也就是说人的创作技能达不到一定标准,就称不为艺术,而这“标准”对于现在的艺术形态来说,是没有标准的,因为现在的绘画不以满足视觉观感为基础,也就是不存在“构图、线条、色彩、光影”这些元素的协调关系了,

我们看20世纪画家杜尚、毕加索的画作,就明白“绘画不以满足视觉观感为基础,它是思想的产物”,那么,“技”和“艺”是没有平衡关系的,可以这么理解,你的绘画技法达不到传统的标准,但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称之为艺术品,各种形式的抽象派是没有“技”这个基础,

所以说,绘画要解决“技”和“艺”的问题,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要针对传统绘画而言,“技”就是协调绘画的“构图、线条、色彩、光影”的和谐统一关系的能力,当呈现出完整的绘画作品时,才考虑“艺”的问题,也就是风格特色,这风格特色取决于画家的性格修养、师承名家影响、艺术认知、立意、创作环境、人生阅历及人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典园林工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典园林工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linshuidian.com/post/25101.html发布于 2024-04-17

阅读
分享